一、紧缩预算下的创投大手笔:新西兰政府1亿纽币助力初创企业
新西兰2025年财政预算案已于5月22日重磅登场,或成十年内创纪录低拨款!
KiwiSaver补贴砍半、失业救济收紧、Best Start补贴收入审查、薪酬平权削减等一系列调整使新西兰备受瞩目。
正如新西兰财政部长Nicola Willis先前公开预告,今年的预算“不会是糖果大派送”(no lolly scramble),已将2025年预算的运营拨款规模削减至13亿,这些资金将被重新用于新西兰紧迫的优先事项。
数据来源:https://budget.govt.nz/
新西兰近日财政预算案揭示了新西兰政府在应对全球经济动荡和国内财政压力下的战略调整:运营拨款削减逾10亿纽币,冻结多数部门预算,仅国防、医疗、教育等关键领域获得额外支持。
这一决策的底层逻辑是“结构性财政赤字”与“债务螺旋”的双重威胁——新西兰财政部首席经济顾问Dominick Stephens曾预测,若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政府债务占GDP比例可能从43%飙升至100%以上。
然而,除了财政紧缩还有其他路径。
Willis强调,政府正通过“节支与资源重配”释放资金,并推动“Investment Boost”税收减免、外资投资基金(FIF)税制松绑和基础设施投资,以重塑经济增长引擎,企业和高价值移民将成政策红利受益者。
Willis还宣布,新西兰政府将向政府创投基金Elevate投资1亿纽币,该基金旨在推动新西兰的初创企业文化发展,它支持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帮助以出口为导向的初创公司吸引全球投资,同时也通过展现有一批企业成功进入C轮融资阶段的能力,增强全球对新西兰创业生态的信心。这一策略的深层意图在于:以短期财政纪律换取长期经济韧性,同时吸引高价值资本与人才填补增长缺口。
数据来源:https://n.sinaimg.cn/
二、移民政策转向:从“数量”到“质量”的精准筛选
在与预算案配套的移民政策调整中,Willis明确表示将限制低技能移民,优先吸纳能创造就业、驱动创新的高价值群体。这与全球老龄化背景下新西兰的财政困境直接相关:政府需要更多纳税人口和企业来对冲养老支出压力。
从短期来看,通过税制优化和投资门槛降低,快速吸引外部资本与人才,缓解财政紧缩期的增长乏力。从长远来看,筛选高价值移民(如技术创业者、高净值投资者),通过其企业活动扩大税基、创造高薪岗位,形成可持续的财政正向循环。
这一方向的调整其实也是与近期新西兰移民局的一些具体动向相吻合的。
1. 税制改革:降低企业负担,吸引高价值资本
-
企业税率调整:新西兰现行企业税率为28%,高于经合组织(OECD)24%的平均水平,成为制约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预算案拟通过“分步调整”降低税率,并优化税收规则,取消对离岸投资价值5%的“无收益征税”规则,仅对实际收益征税,吸引高净值移民和海外投资者。
-
税收减免:企业购买生产性资产(机械、技术等)可额外抵扣20%成本,叠加常规折旧,降低税负,刺激创业投资者。
-
行业倾斜政策:税改并非“一刀切”,而是重点向高科技、绿色能源、出口贸易等领域倾斜。例如,针对清洁技术企业可能推出额外税收抵免,这一政策直接吸引相关领域创业者通过移民路径进入新西兰市场。
2. 财政紧缩与资源重配:筛选“高贡献”移民
-
运营拨款削减逾10亿纽币:政府通过压缩非核心部门预算(如行政开支),将资金集中投向医疗、教育、国防及基础设施。这一举措倒逼移民政策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优先”,即更青睐能填补关键领域人才缺口、创造就业或带动技术升级的移民群体。
-
创业移民的“政策红利”:预算案提出减少企业资本化处理等繁琐流程(如购买超过1000纽币资产的合规要求),降低初创企业行政成本。同时,税务局将“减少合规成本”列入工作计划,进一步简化税务申报程序,为移民创业者提供更友好的营商环境。
3. 债务压力下的移民角色重构:从“人口补充”到“经济引擎”
-
债务与老龄化双重挑战:新西兰政府债务占GDP比例预计持续上升至2050年,叠加人口老龄化加剧,急需通过移民渠道增加纳税人口、提升劳动生产率,尤其是“经济引擎”(创业移民群体)——其企业贡献的税收、出口额及就业岗位,可直接对冲公共支出压力。
这一系列调整释放明确信号:
新西兰正从“广撒网”转向“精耕细作”,用移民政策筛选能直接贡献经济增长的“优质“群体。
图片来源:https://static.chineseherald.co.nz/
三、创业移民迎来“黄金窗口期”:重塑新西兰劳动力与创新双引擎
(一)战略匹配度:高价值创业人才为新西兰带来新的劳动力和创新发展机遇
新西兰创业移民(Entrepreneur Work Visa)要求申请人通过120分评分系统,核心条件包括:
-
商业经验:需证明至少3年股东(持股25%以上)经验或5年高管经验,符合高净值人才群体;
-
资金要求:
-
普通通道:10万纽币投资+成功运营2年,即可申请居留签;
-
高额通道:50万纽币投资+雇佣3名本地员工,快至6个月转居留签;
-
商业计划书:需体现对新西兰的贡献,优先具备创新性或出口潜力的生意,非优先则需要创造税收收入和就业贡献(约等于高投资高成长高雇佣)的生意;
-
语言与品行:雅思4分(单项无限制),无犯罪记录。
(二)独特优势:人才资本与创新生态的共生红利
1. 全家移民:主申请人获批后,配偶可自由工作,子女享免费公立教育;
2. 自由居住:创业期间无严格居住时长限制(但需证明企业实际运营);
3. 政策红利:奥克兰以外地区创业可获额外加分,降低雇佣人数门槛;
4. 永居路径:满足2年(高额仅6个月)生意运营后,可获得居留签证,持居留签证居住满一定时间即可获得永久居留权,无语言强制要求;新西兰永居权是全球独有的永久回头签,自由出入境,无移民监,无需续卡,终身有效。
5. Top级护照:护照全球排名第5,免签187国,自由通行英美加澳、欧盟、日韩等主流发达国家,商旅求学无缝衔接,尽享全球出行的便捷。
6. 澳新互通:新西兰公民可申请澳洲444签证进入澳洲自由工作学习,满足一定居住条件即可直接申请澳洲护照。
(三)破局策略:避开“雷区”,锁定高潜力赛道
1. 行业选择:
a. 出口服务:旅游定制、教育咨询、数字内容输出(需避免“代购”类低附加值模式);
b. 科技创新:农业自动化、清洁能源、医疗技术(需结合本土资源与全球市场需求);
c. 区域经济: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发基础设施或特色产业(如南岛旅游业)。
2. 商业计划书设计:
a. 数据真实性:避免夸大财务预测,需提供供应链、客户合同等佐证;
b. 本土化视角:分析新西兰市场痛点,例如老龄化催生的健康管理需求;
c. 合规性:确保税务、雇佣、环保等环节符合法规,规避“挂名经营”风险。
3. 资源整合:
a. 商业考察:拜访当地同类型企业,考察学习,提升项目可信度;
b. 专业支持:聘请持牌移民顾问和会计师,优化材料合规性。
四、未来展望:紧抓移民政策红利,规避潜在风险
2025年预算案与移民政策调整,标志着新西兰进入“选择性开放”新阶段:财政紧缩倒逼政府更依赖高价值的“优质”移民的经济贡献。对创业者而言,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窗口期:
机遇层面:
1. 税制优化、行业倾斜和合规简化将降低创业成本;
2. 中新自贸协定下,中国企业可享受 95% 产品零关税进入新西兰市场;
3. 世界银行《2025 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新西兰连续 12 年蝉联全球榜首,企业注册仅需 1 天,跨境贸易平均 3 天通关。
图片来源:https://archive.doingbusiness.org/
风险预警:
移民局审核趋严,同质化竞争激烈且就业创造能力不足的商业实体将面临较高的拒签风险。
建议行动:
密切关注新西兰新动向,优先布局与新西兰“经济增长引擎”(如绿色经济、数字基建)协同的领域,构建具备财务可行性和社会效益的商业模型,建议委托持牌移民顾问及专业机构进行合法合规性审核和递交。
新西兰的财政紧缩与移民政策调整,本质是一场“经济重构”与“人口质量”的深度博弈。对创业者而言,这既是挑战——需以更高标准证明价值;更是机遇——政策红利将加速优质项目的成长。对移民而言,新西兰正从“普惠式开放”转向“精准化引流”,唯有深度契合其财政战略的创业者与投资者,方能抓住这一历史性窗口期。